如果你已經看過我之前這篇《1+3 配置:超級簡單的流行歌鋼琴伴奏法》文章,應該對 1+3 配置(也就是左手彈一個低音、右手彈三個和弦音的配置方式)已經有基本的了解。這次我想要更進一步,告訴你如何把這個配置變化成不同風格的伴奏模式。
改變節奏就能換風格
你可能會發現,在好和弦的影片或文章中,當我需要示範某個和弦進行時,我通常會採用一種流行抒情(pop ballad)風格的彈法。像是這樣子:
這個彈法的邏輯是:右手在每一拍都彈一次和弦,而左手則是在每小節的第一拍,或是換和弦的時候彈一次低音。雖然超級簡單,但用在中等到慢速的流行歌曲時,效果其實相當好。
不過,當你在幫別人伴奏的時候,你當然可以根據曲子的需求來換成各種伴奏模式。一旦你已經確定要用什麼和弦、什麼配置方式之後,只要稍微更改一下節奏的安排,就能很容易地換成完全不同的感覺。
接下來我要介紹三種簡單又實用的伴奏模式,它們都是基於同樣的 1+3 配置,只是節奏安排不同而已。
模式一:澎恰伴奏
第一個要介紹的是「澎恰」模式。這個模式非常簡單又實用,而且不管你要彈兩拍、三拍還是四拍的曲子都可以用。做法超簡單:
- 在每小節的第一拍,或者是換和弦的時候彈「澎」(左手的那顆低音)
- 然後在剩下的幾拍彈「恰」(右手的和弦音)
如果想要製造比較歡樂、輕快的感覺,你也可以把所有的「恰」都彈得短短的,讓節奏更明確、更有跳躍感。
模式二:右手八分音符和弦,加強 1-4-7
另一個我也很喜歡用的模式,是讓右手在每一個八分音符都彈一下。舉例來說,如果我有一個 C 和弦,我就可以用這種方式把它彈出來:
一個把它變得有點搖滾 fu 的方式,是加強第一、第四和第七個八分音符。你可以在彈這幾個音的時候稍微用力一點,或者在這些位置再彈一次左手的低音。如果想要更強調這些重拍,你甚至可以把左手的第一拍變成八度音來加強它。
如果有要換和弦的話,也可以考慮把換和弦的時機放在我們加強重音的那幾個拍點上面。像是以下的這個例子:
模式三:分解和弦加後半拍長音
今天的最後一個伴奏模式,邏輯是這樣的:前面三個半拍先彈分解的單音,然後在第二拍的後半拍彈一個和弦並且拉長它。
因為拉長的點是在後半拍,所以它會產生一種跟拍子有點牴觸、錯開的節奏感。這種「不在正拍上」的設計,會讓伴奏聽起來比較不那麼方正,多了一些律動和趣味性。
你也可以在第三拍和第四拍再加入一些音符,讓整個伴奏變得更豐富。這些額外加入的音符不一定要跟我示範的完全一樣,你可以自己實驗把低音、中音、高音的順序做不同的排列組合,試試看會得到什麼樣的效果。
一種配置,無限種可能
以上就是三種簡單又常用的鋼琴伴奏節奏模式。它們全部都是基於同樣的 1+3 配置,但因為節奏安排的不同,就能製造出完全不同的風格和氛圍。
從流行抒情風、輕快的澎恰模式、有搖滾感的八分音符強調,到帶有律動感的分解和弦,這些模式都不需要你改變和弦或配置,只需要調整節奏就能做到。
掌握了這些基本的伴奏模式之後,你就可以根據不同歌曲的需求,靈活地混搭適合的風格囉!
延伸閱讀
喜歡這樣的樂理教學文章嗎?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和影片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可以藉由購買我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和《即興幼幼班》課程、實體書、大包裝、加入頻道會員,或至少在社群媒體分享這篇文章,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好和弦的持續運作。謝謝你!
也希望你可以使用 E-mail 訂閱我,這樣才不會錯過我的最新內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