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Featured image of post Q+A | 音樂性和混音效果,誰比較重要?

Q+A | 音樂性和混音效果,誰比較重要?

作曲的時候,應該比較在意譜的結構還是混音效果呢?

      

會員 quantumflux286 來信問:

在創作和編曲的過程中,您認為應該優先關注功能譜的結構與音樂性,還是專注於 DAW 中混音的實現效果?

好問題耶!我覺得這問題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說。

如果這個編曲最終是要給真人演奏的話,我會傾向直接在打譜軟體(例如 MuseScore)製作,而不是使用 DAW。用五線譜總譜的優點在於:

  1. 可以讓我一眼就掌握整個和聲的結構。
  2. 如果樂器之間有衝突的音,我也比較容易發現,比起 DAW 的 Piano Roll 介面直覺得多。
  3. 當曲子寫完的同時,樂譜也順便打完了,可以直接交給真人演奏者使用,完全沒有進到 DAW 的必要。

當然,如果作品在音樂類型上,本身就是高度依賴 DAW 和特殊效果的,那麼當然就直接在 DAW 開始製作比較好。這樣可以一邊作曲,一邊嘗試混音比例和各種效果。

另一個想法是,可以考慮看看自己的天然盲點在哪裡,然後做平衡:

  • 像是我這種從小學鋼琴、古典音樂背景出身的人,直覺上就會比較關注於演奏技巧和音樂性;所以我必須要提醒自己混音和音效處理也很重要。
  • 反過來說,一開始就是透過電腦開始接觸音樂的人,容易會過度關注技術上的問題,而忽略了「音樂演出」才是作品的核心。

最後一個觀點:「音樂性」和「混音效果」其實並不是需要去取捨的對立面,它們其實是因為創作過程的先後步驟。如果在「作曲、編曲、演奏」的階段,作品已經缺乏音樂性,那麼後面不管怎麼「混音」,都還是很難把曲子變好聽。

做音樂時,所有的事情都要盡量在越早期的步驟解決越好。關於這點請參閱我的這篇個人 blog 文章

想要問問題!

如果你是「大和弦」以上的會員,別忘記你可以使用專屬的表單問問題(在你收到的會員信中都會有表單網址),我就會在好和弦官網上像是這樣用圖文(或配合音訊)的方式公開回覆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