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2025 年 9 月,最後一期的好和弦會員作品評論文章!讓我們來聽好和弦會員們的厲害作品,順便一起來學些新東西吧!
歡迎繼續往下閱讀,或按以下各會員的名字,直接跳到該會員的作品:
CKC
這次 CKC 送交的是一首簡短的鋼琴獨奏作品,先來看看他的留言:
老師你好,這次用 Sibelius 7 寫了一段比較短的鋼琴作品,MP3 檔是 Sibelius 7 內部生成的聲音。
在這兩年我學到很多,謝謝你!
先來聽聽 CKC 提供的聲音檔案:
你可以按這裡下載 PDF 樂譜。因為只有一頁,所以我也用圖片直接顯示在下面:
第一行(第 1-4 小節)
我還滿喜歡這個作品的氛圍,有一種電影或動畫配樂的夜深人靜、寂寞沉思感。
和聲配置算是稍微偏低的,尤其是第二小節左手的 Bb D
配置。一般情況下我沒有太鼓勵這樣寫,但在這首曲子中,這樣暗沉的感覺還符合音樂需要的感覺,我覺得滿好的,不需要修改。
我也喜歡 3/4 和 4/4 拍子來回切換的設計。第二和第四小節寫成 4/4 拍,的確讓音樂顯得不那麼急燥。另外,兩個 Cm 和弦處,主旋律都是從九度音的 D
開始,這也讓它聽起來比較成熟,更有「大人味」。
總之,我覺得第一行滿好的,沒有任何抱怨!
第二行(第 5-10 小節)
同樣的 D Eb F G
句子來到了第三次出現,但在第 6 小節有了發展,然後在 7-10 小節做結論。這種「三次法則」在音樂中其實很常出現:第一次介紹主題、第二次建立模式、第三次往後發展。整個第一段的樂句設計很好!
我唯一沒那麼喜歡的地方是第 6 小節的左手,尤其是第三和第四拍。我覺得第三拍寫 G
,然後第四拍寫 D G
有點太笨重了,因為音域偏低,而且只包含了根音和五音。到這裡之前,你的和弦聲響是充滿延伸音(9、11 度)的,但到了第 6 小節第四拍,突然變成純粹(又厚重)的 Gm 和弦,稍微有點破壞氣氛。
我可能會考慮把第六小節的左手改成 G D A Bb
單音線條。修改完之後,整行變成這樣:
其他地方我覺得都不錯,你的五線譜記譜也都滿正確漂亮的。
第三行(第 11-14 小節)
第 11 小節第二、三拍:右手低音的 D Eb
剛好對上左手高音的 Eb D
,兩個組合都是半音,我覺得有點打架。我可能會想把第 11 小節第二、三拍左手高聲部改成 D C
。
第 12 小節:第一個和弦 D F D Bb D A
的配置中 D
音有點太多個了,聲音還可以更好。我可能會想改成 D Bb C C F A
,形成 Bbmaj9/D 和弦,而且這樣最上面兩個音 F A
剛好延續了前一小節的三度旋律線條。後續的 Dm7 和弦可能改寫成 D A C A C F
,並讓左手同音的部份直接按住不重彈,減輕一點厚重感。
第 11 和 13 小節第一拍:左手我會想要用單音 C
就好,不過這只是我個人偏好。
第 13 小節:我注意到你在左手第二拍做了細節變化 A
。我做了類似第 11 小節的修改,但保留你寫的變化,把第二、三拍改成 Eb G A D
和 Eb G A C
,同音部份按住不重彈。
第 14 小節:改成 D Bb C C F A
進行到 (D) Bb (C) Bb F Bb
,括號內的音按住不重彈。
修改後變成這個樣子:
第四行(第 15-18 小節)
第 15 小節與第 11 小節相同。
第 16 小節我沒有太喜歡,它乍看之下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就是讓人覺得聽起來「卡卡的」。這種不順暢的感覺應該是來自左手的中間聲部 G F G A
跟右手 A Bb C Bb
之間的互動關係:
G A
是大二度F Bb
和G C
是平行完全四度,常常會產生「空洞」的聲響A Bb
是半音,聽起來比較打架一點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可能會寫:
- 右手:
C F A
→Bb Bb
→C C
→Bb Bb
- 左手:
D Bb C
→G
→A
→Bb
第 17 小節第一拍 C C F F
的配置有點空洞,我可能會想改成 C G Bb F Bb F
。
第 17 小節第二拍的左手我不會想要彈 Bb G Bb
,因為後面第 18 小節的低音已經是 Bb
了,如果這邊就提前下到 Bb
會削弱進入第 18 小節時的效果。我可能會選擇左手保持住 C G Bb
就好。
第 18 小節,我不太喜歡 Bb G D F D
的配置。雖然這個配置理論上構成了一個 Gm7/Bb 和弦,但因為聲部安排的關係,聽起來更像是一個配置不佳的 Bb 和弦。我可能會想改成 Bb F A D F D
,直接讓它大方地成為 Bbmaj7。
整行修改後變成這樣:
最後一行(第 19-22 小節)
第 21 小節的第三拍,我可能會改成 Bb Bb G Eb
讓聲音平衡一點,除此之外我覺得都沒什麼問題。
總結
我覺得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曲子,只要注意和聲配置,以及兩條旋律同時移動時的互動是不是「卡卡的」,就可以讓它變得更好囉!
最後謝謝你這兩年來的投稿!我把所有的修改打成了以下這份譜,也重錄了一次。你可以按這裡下載 PDF 版本。
智恆
接下來歡迎才剛加入就遇到最後一期的新會員智恆(個人網站),他寫了一首單簧管重奏作品《玩水》。先來看看他的來信:
這次我想提交的是我在幾天前寫好的一首五分鐘長、給單簧管四重奏(Clarinet Quartet,確切編制爲 3 個降 B 高音單簧管及 1 個降 B 低音單簧管)的作品——Playing Water(玩水)。
作品說明如下:
水,不僅是維繫生命的必要之物,也是人們娛樂自己的媒介。無論老少,人們構思出了許多「玩水」的方式:純粹往對方潑水、玩水槍、泡溫泉……族繁不及備載。此外,不同形式的潑水節也在世界各國爲人所慶祝。
與此同時,水也是帶給人們靜謐與放鬆的來源,這也是許多人喜歡到河川旅遊的原因。在那裡,僅僅透過觀察與聆聽潺潺流水的畫面與聲音,他們能夠獲得內心的平靜與祥和。
這部寫給單簧管四重奏的作品《玩水》,希望能夠透過快—慢—快的結構,捕捉到水所帶給人們好玩與溫柔的一面。快板的輕快節奏與慢板的歌唱性旋律線結合在一起,組成一部動聽且演奏起來令人感到有趣的作品。
音檔是 Muse Sounds 生成的,沒有再經過任何後製。
難度方面我是抓在 Grade 3 到 Grade 3.5 左右(根據 American Band College 管樂團作品分級標準,大概相當於> 中階或中上階程度的演奏者;以學校管樂團成員作比喻的話,大概是高中,或是技術較好的初中管樂團的等級)。
對於這個作品,我想請教的部份是以下幾點,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 給予演奏者的換氣空間、
- 主旋律與和聲在不同演奏者分部之間的分配
- 和弦進行(尤其是有轉調的部份)與 voicing
當然,其他方面的意見我也希望能從中受教!
最後,希望 Wiwi 不介意我工商一下我的音樂作品個人網站:music.ttheng.com。其中的 Works 頁面有列出我的其他作品,一些作品也有販售樂譜(包括提交的這首,可能之後會根據 Wiwi 提供的意見稍作修改),想支持的話可以購買哦!我也有接作曲委託,有興趣的可以透過網站的電郵連結聯繫。
先來聽智恆提供的聲音檔案:
你可以按這裡下載 PDF 樂譜。
整體印象
我覺得這是很不錯的作品!整首曲子的結構非常完整,寫得很有趣、可愛,裡面包含了很多巧思和創意。全曲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是一首可以讓人舒服聽完的曲子。
但是,如果仔細去看的話,我發現這首曲子其實充滿著非常多的「非常微小的問題」。這些小問題通常都發生在某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可能是兩個聲部瞬間卡到一下、或是某個和弦的配置(voicing)不太好,又或是和聲意圖不明顯或衝突的情況。
因為這些問題持續的時間通常都很短暫(常常只有一個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長度),所以乍聽之下一般聽眾不太容易察覺到。但這種「微小問題」的累積,會讓整個曲子的精緻感下降,讓聽眾有「這聽起來沒什麼問題,但不知為什麼就是不夠過癮」的感覺。
因為類似性質的小問題實在太多了,一一列出的話可能篇幅會太長,所以我會專注在曲子的前半,盡量詳細地說明其中的一些典型問題,然後你可以運用相同的邏輯去改善其他地方的類似問題。
(以下分析中,Cl1、Cl2、Cl3 分別指單簧管第一、二、三部,BCl 指低音單簧管。)
第 16-17 小節
在第 16 小節的第三、四拍,Cl1 演奏的是 G F E F
,我會覺得改成 G F E G
或 G F E C
比較好。(下圖紅框處)
因為當我們在 C 和弦上寫 G F E F
時,最後一個 F
在當下的和聲中是和聲外音,這會讓聽眾在潛意識中期待這個 F
應該要解決到 E
或 G
,但實際上後面並沒有這樣的解決,導致這個 F
聽起來很像是一個寫錯的音。
第 17 小節,Cl1 第三拍落在 F
這個音上,與當下的和弦 C/E 不太合,雖然只有那麼一下下,但還是會怪怪的。也許最後三個音(下圖紅框處)可以改成 F F# G
或 F G E
比較好。
第 21-22 小節
考慮到這首曲子天真可愛的風格,我可能會想把和弦寫得單純一點,不會想在 Cl2 和 Cl3 使用連續四度(下圖紅框處)。
第 21 小節三、四拍,我會覺得和弦選擇 E/C 比 Em7 更好,因為你的主旋律有 A
和 C
這兩個音,兩個音都沒有那麼搭配 Em7。基於這個考量,我會想把第 21 小節的 Cl3 改成 C C C C, C C E C
。
第 22 小節第一拍,Cl1 和 Cl2 的前三個音都是八度(D E D
),只有第四個音不同(Cl1 是 E
、Cl2 是 C
)(藍框處)。這會產生一種「突然分岔感」——就好像原本是一個聲部,突然在最後一個音分裂成兩個聲部一樣。我可能會想把其中一個聲部改得更不一樣,也許把 Cl2 改成 F E D C
。
第 22 小節第二拍,Cl2 演奏 D F
,但當下和弦是 C/E,不太協調(綠框處)。
第 22 小節第三拍,我覺得和弦選擇 Dm 會比 G/D 好,因為第 22 小節第四拍已經是 G 和弦了,這樣就能形成一個更順暢的 Dm → G 進行。而且反正原本第三拍的 D D G D
配置也不太漂亮(橘框處)。我會想把整個第 22 小節的 Cl2 改成 F E D C D E F
。
整個第 21-22 小節,修改過後會變成以下這樣子:
第 25 和 29 小節都和第 21 小節一樣。
第 26 小節
我建議譜例紅框處的 Cl2 改成 Ab G F# F E
會更好。因為 Ab G F# F E
是順暢的半音階下行,比 Bb A Ab G E
這樣突然跳一格的寫法來得自然。另外,它還會在第一拍製造一個借用和弦 Fm6 的效果。
第 30 小節
第三拍後半 Cl1 的 G A
和 Cl3 的 F# G
是衝突的(上圖紅框處)。
而且 Cl3 的 D E F# G
後面直接跳到 B
,我覺得不是很順;我會建議改成 D F# G A B
。(藍框處)
但不管第三拍的 Cl3 寫成 D E F# G
還是 D F# G A
,看起來都像是暗示 D 或 D7 和弦的意思。因此我會覺得 Cl2 的第三拍不能是 G
(綠框處),因為這會跟 D 和弦有點衝突。這可能表示在寫這裡的時候,沒有確定自己的和聲意圖到底是 G/D 還是 D7。
第 33-34 小節
第 33 小節第三拍後半的 C D D B
和第四拍前半 E E E C
的配置都不太理想,而且 Cl2、Cl3、BCl 這三部由 D E
和 C E
同向走進同一個 E
的效果也會有點怪,會有微微的不協和以及突然少掉一個聲部的感覺。(上圖紅框處)
我建議讓第三拍就好好地呈現 G 和弦,第四拍清楚地呈現 C 和弦。我會把第 33 小節第三拍起,Cl2 改成 E F G G
,Cl3 改成 C D E C
, BCl 改成 G - C E
。
第 33 小節第三、四拍的地方,我覺得還是傳統一點,把 Cl3 改成從 F
解決到 E
比較好,G F B D
這樣的配置聽起來也會比較平衡。(藍框處)
第 42 小節
Cl1 和 Cl3 的顫音(Trill)是 D Eb
的交替,但其他聲部的十六分音符都是 D E D C
,造成了 Eb
和 E
打架的現象。
第 47 小節
在這裡,主旋律跟伴奏的音域攪在一起了,尤其是第二拍後半的 B C D
組合聽起來卡卡的。
第 49 小節
我喜歡你在 BCl 第三拍做的 D#
這個細節。但是 Cl1 沒跟上呀,改成 D#
!
第四拍後半 Cl2、Cl3 同音了,浪費掉一個聲部。我會想把 Cl1 改成 E
、Cl2 改 G
。
第 51-52 小節
我是還滿喜歡這個創意的,我大概理解你想營造什麼感覺。但是第 52 小節第三、四拍時,上面三個聲部變成了 Bb C D
和 C D Eb
擠在一起,這邊執行上應該還有改善空間才對。
整個 H 段(第 63-70 小節)
這整段主旋律周圍有很多其他聲部的音,上面三個聲部音域非常密集。我覺得這個寫法偏危險,你必須每個音都要精心斟酌才會漂亮。我覺得像是第 65 小節有點難以辨識主旋律,而第 70 小節第一拍兩個高音聲部有點打架。
第 66 小節第三拍,我覺得用 Bb7 和弦會讓轉調的意圖更清楚。我會想把這拍的 Cl3 改成 Ab Ab
或 Bb Ab
。(下圖紅框處)
第 78 小節
第三拍處出現了 B C
打架的情況。如果是我的話,前三拍 Cl2 可能會想寫 C F C F
就好。
總結
以上只是前半部分的一些典型問題分析。實際上,後續還有許多方向類似的細小問題,但礙於篇幅的關係,我就不一個一個詳細列出了。
雖然以上提到的,幾乎都是 99% 的聽眾不會在意的「微瑕疵」,但它們的累積效應的確會影響作品的精緻度喔!希望以上的說明有幫助到你注意到一些細節啦!
知芸
接下來是每次都有進步的知芸,這次她有一個自彈自唱的影片(但只有我看得到),以及一首鋼琴伴奏譜編曲。來看看她的留言:
第一次挑戰自彈自唱,這個月沒辦法把整首唱完,只唱了一個段落。要動嘴巴想歌詞,盡量控制音準,又要手指彈琴,然後腳又要控制踏板,全部同時進行時一開始有快要錯亂的感覺,但後來有比較習慣些了。XD
當時知道(會員作品評論)是最後一期時,另一首歌的編伴奏已經編到一半,所以想說就還是編完好了。除了三加一伴奏,第 2-5 及 10-13 小節稍微一些靈感做了一滴滴變化,不知道會不會很奇怪。
關於鋼琴規劃:最後想請老師是否能幫我制定一個鋼琴課的畢業門檻。因爲學鋼琴之路的這 1.5 年,有點茫然自己的鋼琴終究要走到哪裡,才能正式把重心專注於學寫歌、編鋼琴的階段。我需要達到哪些能力要件才能到下一個階段呢?
(因為自彈自唱有拍到我自己,所以希望影片不公開,謝謝老師~)
先來聽聽看知芸自彈自唱《我不願讓你一個人》(知芸有送交影片,但她希望影片不公開,所以我只放上聲音檔):
然後是鋼琴伴奏譜編曲《再痛也沒關係》的 MuseScore 輸出音檔:
自彈自唱
我覺得你的自彈自唱非常好呀!
你選擇的鋼琴和弦幾乎都沒有什麼問題,除了第 12 小節第三拍應該用 Bm7 比較好之外(這個在上個月的文章已經討論過了),其他都沒有問題。
鋼琴踏板技巧也進步了!踩放時機在這次的錄影中掌握得滿好的,我記得在幾個月前,你的踏板技巧還是有點混亂的,一直會有各種音被切掉或是糊在一起的情況,但在這個錄影中已經不太有了。
手部動作的話(抱歉各位讀者們看不到影片),我覺得「看起來」你將和弦按下去時,偶爾會有點吃力的感覺;但只是我「看起來」這樣而已,以實際的演奏結果來說的話,目前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
唱歌的音準更是進步了,兩個月前還有相當嚴重的走音問題,在這個影片中已經改善非常多。除了幾個往上大七度跳躍的 F#
微走音,其他聽起來還可以呀!
真的進步太多了,我太感動!這個錄影我沒有別的評語要說了。
我會說你的彈唱已經快要達到「可以用」的程度了。這裡說的「可以用」,意思是能夠在朋友面前完整表演一首歌,然後大家可以舒服地聽完,不會馬上想要逃走(這已經比我厲害了,因為要是我開口唱歌,連我自己都會想逃走)。
建議你在這段期間大量練習「差不多這個難度」的曲子就好,把目標放在能夠好好有自信地表演完,先不要太在意提升複雜度。
鋼琴譜
然後來聊聊知芸提交的鋼琴譜。
這份譜的寫法全篇都是基本的 1+3 配置(左手一個音、右手三個音),我相信你對這樣的寫法已經很熟悉,我們之前也用大量的篇幅討論過了。所以今天我會大方向地給你建議。
記譜
整體記譜沒有太大的問題,除了有些地方符桿的方向不自然。像是最開頭兩個小節,左手低音有些音符的符桿錯誤地朝下了。(下圖紅框處)
一般來說,如果不要去刻意更動的話,打譜軟體應該不會把符桿放錯邊才對。我猜可能是你不小心在 MuseScore 裡面按到了 X
鍵?或者是你錯把某些音打到第二聲部去了?
和弦
從主歌到第一次副歌結束,正確的和弦進行應該如下。在你的樂譜中有少許的和弦錯誤,你可以參照以下我幫你整理的和弦表來修改:
Fsus2 | C/E | Fsus2 | Csus2
F G | Em7 Am7 | Dm7 | G7sus G
Fsus2 | C/E | Fsus2 | Csus2
F G | Em7 Am7 | Dm7 | G7sus | G7sus
C | Em7/B | Am7 | Em |
F G7/F | Em7 Am7 | Dm7 | G9sus G7
C | Em7/B | Am7 | Em - Gm7 C7
F G7/F | Em7 Am7 | Dm7 | G9sus G | Csus | C
和弦配置
我覺得這次右手和弦寫得偏低,有許多和弦全部都在中央 C
以下。這樣寫並不是不行,但的確會製造比較厚重、沉悶的感覺。你可以再依照自己的喜好,決定要不要把部份和弦往上移動。
伴奏型態
我不會想要每一拍左手都彈一下低音(上圖紅框處),因為這樣聽起來會比較笨重。建議改成一小節彈一個左手低音,或是只在有換和弦時再彈左手低音即可。
你擔心有問題的地方
第 2-5 小節有問題的地方是和弦跟原曲不同,尤其是第 2 小節應該要是 F 和弦聽起來比較正確。至於第 4 小節,雖然原曲和弦是 F,但我覺得像你這樣配成 F G 也沒有問題。(原曲在最前面四小節和聲其實也沒有非常明確)
而第 10-13 小節的和弦就是正確的了。至於你加入的轉位和弦低音線條,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音域的確是偏低了一點。
第 9 小節
我不會想要在 G2 B2 D3
這個音域彈琶音,因為低音堆疊起來會聽起來比較混濁。詳情請看《鋼琴左手琶音伴奏:音跟音應該離多遠?》這篇文章,有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討論。
鋼琴譜總評
總結來說,只要把一些和弦修正,音域也許微調一下,這就是一份簡單、效果還不錯、可以用的譜了!
鋼琴練習規劃
最後,我們來聊「鋼琴課的畢業門檻」這個問題。
學音樂沒有畢業的一天
首先,說鋼琴課的「畢業門檻」這個詞好像不太對,因為學鋼琴根本不會有「畢業」的那一天呀!我已經彈鋼琴快要 35 年了(天啊,說出來自己都覺得好老),我都還是覺得我常常從別人的專輯中學到新的事情,而且也有一輩子都不可能練完的經典曲目可以學習研究啊!
就算是世界最好的鋼琴家,他們也都還在不斷學習、精進,我們這些平凡人怎麼能「畢業」呢?
音樂之旅現在走到了哪裡?
你才學鋼琴 1.5 年,現在才剛剛進入到能夠勉強自彈自唱演出流行歌的階段。我會說你的鋼琴之路,才「正快要開始」進入到「有一點點有趣」的地方呢!以交通工具比喻的話:
- 嬰兒只能爬,他也許只能在離媽媽 10 公尺的範圍移動,一點都不好玩,對吧?這有點像沒學過鋼琴的人,只能用一隻手指彈琴的感覺。
- 長大一點,可以走路了,可以去的地方更多。這就像是能夠看懂五線譜,能彈出簡單旋律了。
- 上小學之後,可以自己搭公車,但也許還是不敢自己一個人到遠處玩。這可能是彈夠照著譜彈出小曲子,但還不能自己編曲的階段。
- 你目前的鋼琴技術,大概是勉強可以騎腳踏車,大部分時間不會摔倒的地步。這個階段才正要開始有趣起來咧!開始可以自己決定要去哪裡,雖然速度還很慢,但已經開始有一點點自由度了。
- 然後更之後就可以進展到機車、汽車、跑車、飛機、太空船、時空旅行……許多有趣的作品,都需要你先升級技巧才有辦法接觸到。永遠都有更遠的地方等你去旅行!
階段性學習?
另外,你提到想要「進入下一個學寫歌、編鋼琴的階段」,但這其實不是下一個階段啊!
你的心理模型似乎認為:「我先學鋼琴,學學學……好了我會彈了!換下一個階段,學寫歌!」
但學音樂的路徑不是這麼線性的。
就像前面的譬喻,你可以想像「學音樂」就像是一個探索世界的旅行。「彈鋼琴」、「寫歌」、「編鋼琴譜」、「自彈自唱」等等都是旅行中會用到的各種「工具」,而不是「階段」。
這些工具是可以同時發展、相輔相成的。你在彈鋼琴的時候,也同時在學習音樂語言;在編曲時,也在加深對鋼琴技巧的理解;表演時,鋼琴能力越好可以幫助你更專住在音樂本身。這些都是互相連結、彼此增強的能力。
有越好的工具,你就越可以用音樂做到更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論是感動別人或自己,在 YouTube 到得到觀看數,或者是賺大錢。
那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畢業」啦?
所以,我覺得不要想「畢業門檻」,因為真的沒有那種東西。
但你可以這樣想:我現在有「這些工具」,可以做到「這些事情」,我這樣滿足了嗎?
如果你覺得「想要做的事都能做到了,現在這樣已經很開心了」,那就是畢業了呀!每個人對音樂的需求和目標都不同,不同的目標需要不同程度的技術。要在音樂上技術變更好,是需要花時間和金錢的,而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規劃都永遠允許這樣的投資。
再說,也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太空旅行嘛!騎騎腳踏車在附近晃晃也很開心呀,我覺得這完全沒問題!
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幫助囉!謝謝這一陣子以來的投稿!
Helen
Helen 這次彈了我的鋼琴作品《台灣民謠組曲:草螟弄雞公 x 思想起》的片段,並有一些關於曲子的問題,以下是她的來信:
給檸檸卷最近的 IG Reel 燒到,所以想彈一下老師編寫的「草螟弄雞公 x 思想起」(練習時間有限只能彈第 4-5 頁)。想問以下問題:
- 請問影片裡的彈法上有什麼地方要改進或留意的地方呢?
- 第 72-73 小節雙音地區,手指 454 的地方,BPM 120 以下彈還好,但再增速的話這部份開始卡卡的,不能粒粒分明,想詢問改善的方法?
- 第 68 小節寫著「loco」的地方彈法要跟前面的第 66-67 小節有稍微的不同嗎?(因為感覺第 66-69 小節都是同一段,如果是的話為什麼 loco 不一早寫在第 65 小節 mf 的地方,而是寫在第 68 小節?)
- 第 85-89 小節如何好好地鋪排這段的漸大聲?(想做到這一點,但現在有點靠運氣的感覺)
- 第 65 和 93 小節的和弦頗相似的,請問分了
A#
的寫法和Bb
的寫法,這裡有沒有特殊的用意?謝謝!
(還想問歌曲裡其他地方的編曲手法,例如第一頁編得像德布西(?)還想了解更多,但已經過了 9/14 死線)
先來看看 Helen 的演奏影片:
關於演奏影片
我覺得你已經彈得非常好了!接下來全部都只是基於我個人偏好的建議而已,你當做參考就好喔!
第 66-68 小節的左手,我可能不會想要彈全部連起來;第 71-73 小節也是,這三個小節我自己的話會想要跳每小節左手的最後三個音,讓它聽起來活潑一點點,這樣可以跟第 78 小節開始的 cantabile 段落有對比。(上圖譜例藍色標記處)
第 70-72 小節有一個中間聲部隱藏旋律,如果能清楚彈出來的話就更完美了。(譜例紅線處)
第 76-77 小節的和弦,可能不要彈太短,這樣很容易漏音(尤其是在直立鋼琴上)。
整體風格來說,你在影片中的處理都是偏向溫柔型的,這樣當然也完全沒問題。但我的編曲原意是希望它可以尖銳、敏捷、帥氣一點點,可能除了 cantabile 的段落(第 78-85 小節)以外。
我沒有在樂譜上標示很囉唆詳盡的演奏法記號,主要是想保持譜面乾淨,以及不要讓演奏者覺得我管太多、綁手綁腳的感覺。如果想要了解我心目中想要的演奏法(articulations),最好的方法就是參考我的錄音喔!
你的問題
雙音
關於你提到的第 72-73 小節的雙音地區。首先,我不會想用 2-4 3-5 2-4 指彈快速的連續雙音(如下圖譜例),我會用 1-3 2-5 1-3。
或者,如果覺得還是不好彈,就作弊把 A D
雙音的 A
省略掉,變成只彈 D
單音就好,也是一個方式。音樂的流暢度還是比「把每一個音彈出來」更重要的。
這附近並不是每組雙音之間都需要完美圓滑。如果不需要圓滑,你就可以把手「拿起來」放到下一個雙音上;而如果手可以「拿起來」,就可以用「任何指法」放在新的地方上。
我自己彈的話,大概會使用類似以下的連跳和指法,你可以參考看看。當然,這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還有許多其他指法和分組安排的可能:
第 68 小節的「loco」標示
第 68 小節的「loco」表示「在這裡、在原地」,在樂譜中的意思只是取消前一行的高八度線而已,因為怕讀者誤以為這一行的右手依然要高八度。
第 85-89 小節的漸強
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在其他曲子也適用!那就是:當你遇到很長的漸強時,先從小聲一點開始。
在第 85-86 小節時先彈輕一點,之後就很容易漸強了。尤其是在動態範圍本來就不足的直立式鋼琴上,這招更有用喔!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前一段已經用了 60% 的力度,那你就只剩 40% 的空間可以漸強;但如果先突然變弱,從 20% 的力度開始,就有了 80% 的空間可以運用!
為什麼寫 A#
和 Bb
?
為什麼第 65 小節寫了 A#
,而相同的和弦在第 93 小節寫 Bb
?
恭喜你找到了一個 bug!這完全沒有特別的用意,我應該兩邊都要寫 A#
才比較正確!
開頭像德布西?
其實這首曲子的第一版(2013 版)開頭寫得更像德布西的《貝加馬斯克》組曲。因為太多人提到這件事了,所以我這一版索性改掉,結果還是被你覺得很像德布西……
其實還有別的地方有可能聽起來很像別的東西:例如第 13 小節的快速往上的音型,在蕭邦的作品中很常見;第 26 小節的伴奏型,應該也可以在很多爵士音樂中看到相似的寫法。
關於這現象我只能說,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原創」的,所有的「創作」都是作者頭腦裡面本來就有的材料的重組。從小到大聽過的所有音樂,都會在潛意識中影響我們的寫作。
如果你對這曲子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再寫信過來,雖然會員作品評論單元要暫停了,但我以後還是可以在 NiceChord.com 這邊解答喔!感謝投稿!
感謝閱讀
以上就是本月(最後一期)的會員作品評論文章!感謝這幾年來增和弦會員們的投稿!
雖然會員作品評論服務要停止了,但別忘記身為大和弦等級以上會員的你,還是可以使用會員專屬的表單送交問題,我依然會在 NiceChord.com 網站上回答你喔!
停止更新會員評論文章之後,也會讓我能有更多時間規劃其他的專題,所以請繼續鎖定 NiceChord.com,最好是透過 RSS 訂閱(那是什麼?),才不會錯過精彩內容喔!
喜歡這樣的文章嗎?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和影片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可以藉由購買我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和《即興幼幼班》課程、《古典加料站》伴奏音樂、實體書、大包裝、加入頻道會員,或至少在社群媒體分享這篇文章,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好和弦的持續運作。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