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Featured image of post 這是什麼「鬼音」?

這是什麼「鬼音」?

來認識在鼓節奏中,那些你聽不太清楚,但卻不能沒有的音符。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鼓節奏中的「鬼音」。

「鬼音」這個翻譯其實是我自己亂取的,它在英文裡叫做 Ghost Note。我有特別去查了一下中文世界裡大家怎麼稱呼它,發現有些人叫它「幽靈音」、有些人叫它「悶音」,不過大部分的文章還是直接使用英文 Ghost Note 這個詞。既然如此,我接下來也就直接叫它 Ghost Note 了。

反正名詞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到底什麼是 Ghost Note?

Ghost Note 是什麼?

Ghost Note 簡單來說,就是那些非常非常小聲,小聲到你幾乎聽不出它是什麼音高的音。但神奇的是,一旦沒有了這些音符,整個節奏感就會大大喪失。這種感覺就有點像鬼一樣——你看不到它,但又能感覺得到它的存在。

注意

我本人並不是鼓手、也不會打爵士鼓,所以這篇文章跟爵士鼓的演奏技巧一點關係都沒有喔!本文討論的,是當你在編曲或製作音樂的時候,要怎麼理解和運用 Ghost Notes 這個概念。

從基礎節奏開始

我們直接來看一個簡單的鼓節奏例子:

爵士鼓的譜長得差不多就像以上這樣:五線譜上第一間的音指的是大鼓(Bass Drum),第三間的音是小鼓(Snare Drum),上面的 × 符號指的是 Hi-hat,就是兩片鈸合在一起的那個東西。

在這個基礎節奏裡,我們的小鼓一小節只打兩下,分別在第二拍和第四拍。聽起來很正常,沒什麼問題,但同時也有一點點單調、有點呆呆的感覺。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加一些 Ghost Notes 來裝飾它。

加入 Ghost Notes

試試看在第三拍的第二個十六分音符位置,多打一下非常小聲的小鼓。在譜上,我把這個多出來的 Ghost Note 用括號標示出來,表示它是一個很輕、很微弱的聲音。

不曉得你有沒有覺得稍微多了一點點微妙的節奏感?

那如果我們在第二拍最後一個十六分音符的位置再加一個呢?感覺又更豐富了一些。

如果第一拍裡面也來一個呢?節奏開始變得有複雜感了。

你可以繼續這樣加下去。比如說,第四拍尾端也可以來兩個 Ghost Notes。

這就是 Ghost Notes 的威力所在。你可以把一個很單純、很直白的節奏,透過加上一些很輕的小鼓聲,就把它變成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很有變化的樣子。再聽一次一開始的節奏:

然後是加上許多 Ghost Notes 之後的版本:

這些 Ghost Notes 不會破壞主要節奏的感覺,但會在背景裡默默地填補空隙,讓整個節奏聽起來更飽滿、複雜度更高。雖然這些 Ghost Notes 小聲到幾乎聽不見,但如果突然拿掉它們,馬上就會感受到節奏變得平淡許多。

以上就是今天的 Ghost Notes 課程,如果你從來沒使用過它的話,就試試看在你下一個作品裡面開始用吧!

延伸閱讀

喜歡這樣的文章嗎?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和影片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可以藉由購買我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即興幼幼班》課程、《古典加料站》伴奏音樂、實體書大包裝、加入頻道會員,或至少在社群媒體分享這篇文章,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好和弦的持續運作。謝謝你!

不想錯過好和弦的最新作品和教學的話,請用 RSS(那是什麼?)訂閱好和弦,或是與好和弦透過 E-mail 保持聯絡。想要建議文章或影片主題的話,也歡迎直接寫信到 wiwikuan@fas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