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容易暈車的人嗎?我可是暈車界的重度患者,就算是在相對平穩的捷運上,只要看手機一下下我就會開始感到不舒服;就更別說是更悶、更晃的汽車或是船上了。
但我要帶給你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坐車前,只要聽短短一分鐘的特定聲音,就可以顯著減輕暈車症狀!
聽聲音防暈車?
研究人員首先用老鼠做實驗,發現 100 Hz 的純音(差不多就是 G2
的音高)最能夠啟動內耳的前庭功能,特別是透過影響耳石(otoconia)。
Our ex vivo screening study in mice for sound pressure levels (65-85 dBZ) and frequencies (90–1000 Hz) of pure tones revealed that pure tones of 75-85 dBZ at 100 Hz are specific sounds that activate vestibular function.
(我們對老鼠進行的體外篩選研究,測試了不同聲壓(65-85 dBZ)和頻率(90-1,000 Hz)的純音;結果顯示 75-85 dBZ、100 Hz 的純音是能夠啟動前庭功能的聲音。)
為了讓老鼠「暈車」,研究人員用了兩台振盪器同時搖晃老鼠的籠子——一台上下搖(每分鐘 50 下),另一台左右搖(每分鐘 80 下)。搖完 15 分鐘後,他們讓老鼠走在一根細細的平衡木上,看牠們能不能保持平衡。(天啊,老鼠們辛苦了!)
結果,如果在搖晃前先讓老鼠聽 5 分鐘的 100 Hz 純音,牠們在平衡木上的表現就好很多,看起來幾乎沒暈!而且這個保護效果能持續至少兩小時之久。但如果是播放 250 Hz 的聲音就完全沒用,老鼠還是會暈。
研究人員進一步做了人體測試,他們讓受試者在體驗各種晃動情境(鞦韆、駕駛模擬器和真實汽車)前,先暴露在這個特定聲音下。暴露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用兩個喇叭放在受試者的後腦勺兩側,然後把喇叭對準太陽穴附近(耳朵後上方的區域)播放一分鐘。
結果顯示,先聽過 100 Hz 純音的人,在搖晃後的身體不平衡程度顯著降低、自律神經功能異常得到改善、主觀的症狀評分也明顯下降。
Human studies further showed that 1-min exposure to a pure tone of 80-85 dBZ (= 60.9-65.9 dBA) at 100 Hz before shaking improved the increased envelope areas in posturography caused by the shakings of a swing, a driving simulator and a vehicle.
(人體研究進一步表明,在搖晃前暴露於 80-85 dBZ(相當於 60.9-65.9 dBA)1、100 Hz 的純音一分鐘,能夠改善因鞦韆、駕駛模擬器和真實車輛搖晃所導致的身體不穩定狀況。)
試試看?
等下即將要搭車嗎?要不要現在就試試看?
請按下面的按鈕來產生 100 Hz 的純音。根據研究建議,只要將音量調到差不多「日常正常交談的大小」(60.9-65.9 dBA),用兩個喇叭對準太陽穴附近(耳朵後上方的區域)播放一分鐘就可以囉!
當然,我強烈建議你還是在包包裡塞幾個嘔吐袋;雖然這個方法有科學研究支持,但你的胃可能還是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發現這個方法有效,也分享給你那些容易暈車的朋友吧!
延伸閱讀
- Just 1-min exposure to a pure tone at 100 Hz with daily exposable sound pressure levels may improve motion sickness(研究全文)
- 測測看,你的耳朵幾歲了?
- 我的右耳突然聽不到了!「突發性耳聾」的可怕經驗~
喜歡這樣的文章嗎?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和影片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可以藉由購買我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和《即興幼幼班》課程、《古典加料站》伴奏音樂、實體書、大包裝、加入頻道會員,或至少在社群媒體分享這篇文章,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好和弦的持續運作。謝謝你!
不想錯過好和弦的最新作品和教學的話,請用 RSS(那是什麼?)訂閱好和弦,或是與好和弦透過 E-mail 保持聯絡。想要建議文章或影片主題的話,也歡迎直接寫信到 wiwikuan@fastmail.com。
-
dBA 和 dBZ 是測量聲音的不同單位。dBA 模擬人耳的聽覺感受,對低頻聲音較不敏感,所以數值較小;dBZ 則是對所有頻率一視同仁,所以數值較大。同一個 100 Hz 的聲音,在 dBZ 測量為 80-85 分貝時,在 dBA 只有 60.9-65.9 分貝,相當於日常正常交談的音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