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Featured image of post 《Google 翻譯歌》10 週年!我如何評價自己 10 年前的作品?

《Google 翻譯歌》10 週年!我如何評價自己 10 年前的作品?

有人說如果看自己一年前的作品不覺得尷尬的話,就表示你這一年的進步不夠,今天我要跟你一起回顧一個我剛滿十週年的作品,那就是 2011 年的《Google 翻譯歌》!

      

2011 年的四月,也就是 Steve Jobs 站在舞台上最後一次發表新 iPhone 的半年之後,我買了我人生的第一台 MacBook Pro,那個時候的 MacBook 還可以讓你自己換硬碟和記憶體,作業系統是 macOS 10.6 Snow Leopard,而且還會在它的說明書裡面說你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那一陣子還有另外一件熱門的事,就是到Google翻譯上面打一些奇怪的東西讓它唸,例如說如果你用德文版的 Google 翻譯打上這一堆奇怪的字,它就會 beatbox。

或者是你到中文版上面連續打 7 個「幹」,它唸的時候還會有高低音調,超有音樂性!

可惜現在的 Google 翻譯已經不能這樣子了,唉我就說人類真的退步了。

然後當年還有一個很紅的作品就是「Google 翻譯音浪麥可版」,雖然這個做的技術其實沒有很好,拍子也其實都沒有對上,但還是蠻好笑的。

總之呢,當年才 25 歲,正在內湖美麗華斜對面、捷運劍南路站旁邊的國防部示範樂隊當兵的我,有一天半夜,我就站在這個地方站哨,邊站就邊想說,我可以拿我新的 MacBook Pro 來做什麼呢?那我就來寫一首 Google 翻譯歌好了。

於是在 2011 年 4 月 30 號禮拜六,這一首《Google Translate Song》就誕生了,這一首歌剛好有跟風到當時玩Google翻譯的熱潮,然後寫得應該還算不難聽,所以瞬間就蠻紅的,我還因為這首歌上了蘋果日報,「創Google翻譯歌,國軍樂手爆紅」這樣。

但是我覺得現在看起來這篇報導最有趣的地方是這邊,「兩天破 60,000 人次點閱」,沒有錯,在 2011 年的 YouTube,兩天破 60,000 觀看已經算是值得上新聞的超高的觀看數了,你不覺得十年之內世界改變了很多 嗎?那個時候真是一個單純的時代阿!

然後那個時候每個人的頻道頁面旁邊還會有一些標章,像例如說那幾天我就拿到了一個台灣地區最多人觀看的音樂家的標章,現在 YouTube 已經沒有這個功能了。

音高校正

2011 年的時候,音高校正軟體還不是很普及,所以當時想到要用 Google 翻譯來做歌曲,並且真的知道怎麼做出來的人應該不多。當時音高矯正選擇大概只有 Auto-tune 和 Melodyne 這兩個軟體而已,然後我覺得 Auto-tune 調出來的東西不是很好聽,所以我這個是用 Melodyne 做的。

當然現在幾乎每一個編曲軟體都已經有內建音高校正功能了,你隨便拿任何講話和唱歌的素材,都可以調成任何的音高。像是初音未來跟艾可之類的虛擬歌手現在也很容易用又便宜,所以現在要做這種作品的門檻也降低了。

另外給你們一個建議,就是買錄音介面的時候,一定要買有 Loopback 功能的,也就是可以直接錄下電腦發出的聲音的錄音介面,這樣子如果你要取樣 Google 翻譯,或者是其他網路上的聲音的話才會比較方便喔!

和弦

這首曲子一開始的設定就是要寫成非常平易近人的台灣流行歌,所以我選的和聲進行是非常接近所謂的「卡農和弦進行」,沒有完全一樣,但是非常接近。

== 副歌前八小節 ==
Fmaj9  | Am7 | Dm7        | Cm7 F13sus |
Bbmaj9 | Am7 | Gm7(add11) | C13sus     ||

Bass

現在來看 10 年前寫的 Bass,我是覺得當時我寫得滿規則、滿保守的啦,我整首曲子的 Bass 都是用滿簡單、滿直白的音。然後你可以注意我加了不少 Ghost Notes,就是那種悶悶短短的音,如果你在電腦上面編 Bass,你一定要記得加這些東西,它會讓你整個低音線條的節奏感變得好很多。

Bass 最開頭四小節
Bass 最開頭四小節

然後這個曲子的一開始有一個 Bass 滑音,四小節之後的過門又有一個。Bass 在過門的時候滑音真的是滿好用的,同樣的,如果你在電腦上面編 Bass,然後你從來都不用滑音這一招的話,下次真的可以試試看。

電鋼琴

現在看十年前寫的電鋼琴部分,我也是覺得當時的和聲配置寫得好簡單,然後節奏上也有一點點無聊,幾乎全部都是二分音符長音,現在的我應該會覺得全部彈二分音符太沒有能量了,如果是我現在寫應該不會這樣做。

電鋼琴,副歌前四小節
電鋼琴,副歌前四小節

另外,我常常跟我的編曲學生說,當你有 Bass 的時候,電鋼琴和弦的左手最低音盡量不要一直跟 Bass 寫成同音,這樣聽起來會容易呆呆的,10 年前的我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鋼琴 Solo

現在看這段十年前寫的鋼琴 solo,我是覺得聽起來還可以啦不會很糟,我蠻喜歡一開始 C7 和弦的時候,我右手從 F# 開始往上爬 Diminished Scale 的做法,然後這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和弦,大概是第三行的 Bb13sus。

鋼琴 Solo
鋼琴 Solo

你看喔,正常的 F 大調 2-3-4-5-1 進行,應該要是 G小和弦-A小和弦-Bb大和弦-C屬和弦-F大和弦(下圖左)。但是10年前的我,居然會想得到用屬 13sus 和弦來放在四級(紅底處),代替原本的 Bb 大和弦,變成下圖右那樣子。

整體來說,這段鋼琴 Solo 現在我大概會給它打 75 分吧,我覺得十年前我還是寫得太保守了一點,節奏上也稍微比較死板,不夠像是真正的爵士即興的感覺。

爵士鼓

這一首曲子的爵士鼓是用當時才剛出品的 Reason 5 裡面的 Kong 做的,這個 Kong 應該是市場上最早的幾個用物理模擬來做爵士鼓的程式,它可以自由設定鼓的音高、小鼓響弦的鬆緊之類的,在當時算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東西。

你看下面這個原始檔有沒有覺得裡面的音符排列超整齊的?這一首曲子的爵士鼓,我居然是一個音一個音用滑鼠按出來的,我現在編曲已經不會這樣子做了,我現在都是直接先用鍵盤打鼓,打完之後再修改。

10 年後看起來,這首曲子的鼓節奏我覺得也是做得稍微保守、稍微無聊了一點,雖然說也沒有聽起來太糟糕,但是如果是現在的我一定不會這樣子做了。而且你看下圖這一段的時候,我的小鼓 Ghost Notes 也點了太多下了吧!而且我過門的時候 Ride Cymbal 也沒有停下來,這些都是我現在會叫我學生不要犯的錯誤。

而且在這一首歌裡面,我只有用一個吊鈸。如果每次都敲同一個吊鈸的話,會容易有一點疲勞,我現在編爵士鼓應該都會至少用 4 個不同的吊鈸交替使用,這樣子才會比較有變化。

這首歌的爵士鼓編曲我大概只能給 59 分,很明顯地,在十年前我對爵士鼓的了解還太少了,有很多很明顯的初學者錯誤,而且整個編曲活力也稍微不夠。

總評

看完了這個 10 年前自己的作品,我有覺得很尷尬嗎?其實還好啦。

這首歌以現在的我的眼光來看,的確是覺得技術層面上蠻基本的,有很多地方換作是現在的我的話應該也不會這樣子做了。但是即使是這樣,我覺得這首歌聽起來還是可以啦,以 10 年前我有的知識跟資源來說,可以做出這個我已經覺得很驕傲了。

如果你 10 年前沒有聽過這首歌,現在快去聽吧!然後如果你想聽 10 年後現在的我的作品的話,希望你也可以支持一下我的最新單曲《你還在這裡做什麼?》。如果你們喜歡看這種我分析自己舊作品的影片,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說(這個網頁也可以留言唷),我可以再翻翻我的硬碟,看看還有什麼以前可怕的東西可以拿出來跟你們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幫我分享到 →